安化道地茶和外路茶的區別
2015-06-11 來源:未知 閱讀:
安化道地茶即安化縣本地原料茶。安化道地茶從地域上以六洞茶最為有名。它們是資水南岸的思賢溪火燒洞,竹林溪的條魚洞,大酉溪的漂水洞、檀香洞,黃沙溪的深水洞,竹坪溪的仙
安化道地茶即安化縣本地原料茶。安化道地茶從地域上以“六洞茶”最為有名。它們是資水南岸的思賢溪火燒洞,竹林溪的條魚洞,大酉溪的漂水洞、檀香洞,黃沙溪的深水洞,竹坪溪的仙缸洞。安化道地黑茶從山頭上講,紫江南岸的高馬溪、九龍池、辰山、臺甲山、五龍山、芙蓉山,資江北岸的云臺山和高家山的產茶品質最佳。安化境內資江兩岸的產茶統稱安化道地茶。
與安化接壤的桃源、沅陵、淑浦、新化、寧鄉、桃江、漢壽等縣的產茶仿制安化黑茶,運至安化各埠出售,統稱“外路茶”。
安化道地茶與外路茶的區別:
一、發酵程度不同。安化道地茶一般采取輕發酵,而外路茶選擇重發酵。因為外路茶內涵物少,不重發酵,其茶湯色很難和安化道地茶湯色相似。所以外路茶發酵越重,就越不耐泡,如果輕發酵,就沒有湯色。
二、茶葉完整度不同。安化道地茶葉闊肉厚,一般采取原葉加工發酵干燥后的黑毛茶葉不會破碎,泡湯后茶葉葉面完整,如果是碎葉,那可能就是外路茶了。
三、湯色度不同。安化道地茶采用輕發酵而湯色表現為黃亮,采用中發酵而湯色表現為紅黃亮,不管是黃亮和紅黃亮都得清透,外路茶因重發酵其湯色表現為橙紅或酒紅,強光下可見湯色渾濁,幾泡后就沒有茶味了。
四、滋味香氣度不同。安化道地茶的新茶因為內涵物豐富一般有苦澀味,但苦后甘而澀后生津,并散發出一種淡淡的糯香,而外路茶苦澀味淡些,基本沒有回甘味,當然也不會有糯香出現。
五、葉片形狀不同。道地安化茶形形似同柳葉狀,修長細嫩, 色澤竹青綠, 而“外路茶”形圓深油綠。
區別安化道地茶和外路茶的方法還有很多種,但有一種方法是可以值得一試的,那就是黑茶茶業湯色泡得如清水后,將剩茶葉瀝干,24小時后將剩茶葉放100度水中加蓋悶5分鐘,再將剩茶葉撈出,如果茶葉完整還有淡淡的糯香、蘭香、樟香和甘蔗甜,那就是安化道地茶了。